安顺木雕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息息相关,以雕刻地戏面具“脸子”为主,雕刻工艺细致复杂,色彩绚丽明亮,神态古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标识。
来到被誉为“中国傩雕第一村”的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走进安顺木雕非遗传承人鲍波的明创人文化屯雕艺术馆,各色栩栩如生的面具悬挂在墙上,数十把不同的刻刀摆放于桌案前,地面上散落着木屑。鲍波坐在木桩前进行截林、剖半、出胚作业,在刻刀的轻重变换、敲敲打打间,一张木雕面具初具模型,经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精细打磨及上色后,一张形象生动的地戏面具就制成了。
周官村以制作木雕面具著称,鲍波从小耳濡目染,在老师傅手口相传的教授下进行系统学习,经过勤学苦练加上悉心钻研,如今有着娴熟而又高超的雕刻手法与技巧。
“作为面具的制作者,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表演者好不好佩戴、压不压头,以及是否方便长时间佩戴等问题。在选料上,要选用低密度的木材。”鲍波介绍,地戏面具大小跟人脸差不多,加上头盔装饰等,一般长约30公分,宽约20公分,依靠“当中取一半,五指定鼻尖,四指定下巴”的口诀进行制作,真实还原人脸比例。
除了制作地戏面具外,为更好地推广传播屯堡文化、地戏文化,鲍波将板雕、立雕结合当地木雕,创作以屯堡文化、地戏文化为主题的Q版抱枕、小面具、银饰品、摆件等屯雕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无限火花。同时,将屯堡木雕作为一门研学课程,推广至学校课堂,吸引学生体验地戏面具的雕刻与彩绘,让更多学生了解屯堡文化、喜欢屯堡文化。
如今,和鲍波一样的安顺木雕非遗传承人们正致力于将这一古老技艺发扬光大,通过开设非遗木雕体验馆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安顺木雕的魅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怎样在保持初心的前提下让非遗走出去、得到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鲍波表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拿起接力棒,喜欢木雕、学习木雕,让安顺木雕技艺得到进一步弘扬、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