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年生于贵阳,成长于今黔西南州安龙县,1863年(同治二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谥“文襄”。终其一生,他主张“中体西用”,致力于实业救国,为官清正廉洁,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如今,在贵阳市南明区博爱路六洞街,张之洞的石像和生平简介伫立于此。百余年前,张之洞在这里出生。六洞街前的贯城河上曾横挂有六座单孔桥,因此得名六洞桥,《贵阳府志》记载“六洞桥在永祥寺前,有桥六,横卧碧波间”。其父张锳任贵州贵筑县官期间,张之洞生于六洞桥之藏甲岩(孔明洞)侧,故取名“之洞”。
张之洞在家排行老四,4岁入塾读书,8岁读完“四书五经”,11岁时随父到安龙半山亭赴宴,张之洞即席创作700余言的《半山亭记》,12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天香阁课草》,16岁就已中举。
在安龙期间,张之洞创作了《半山亭记》《赏荷即事》《龙溪砚记》《天香阁十二龄课草》《十八先生祠堂记》《吊十八先生墓文》等名篇,这些诗文多与黔西南历史遗迹有关,是研究地方明清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后,张之洞始终不忘从小生长的地方,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贵州教育事业发展。
据贵州文库系列丛书《蟫香馆使黔日记》中记载,严修被派到贵州担任学政期间,向官拜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建议,委派一批贵州优秀学生到湖北学习深造,学成后回贵州任教,以改变贵州教育落后现状。
张之洞从湖北写了封《为开办学堂派人来鄂留学敬告父老书》,说自己幼年跟随父亲在黔读书,因感念先人旧治地,愿为振兴贵州教育作出贡献,表示愿意出资为贵州建立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各一所,并从贵州选派学生前往湖北学习,所有学生的学费、交通费、伙食费全部由他承担。
为推动兴义府发展新式教育,1907年,张之洞提议将兴义府城书院改为中学堂,附设高等小学堂,并捐银1000两,置田租56石,以供兴义府中学堂修缮校舍、添置课桌椅之用;又捐银3000两,从日本购买5000册图书,包括中小学教材、实验仪器和教学标本等,并派专人千里迢迢运到兴义府。
近年来,贵州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不断加强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推广,张之洞等历史文化名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在张之洞诞辰180周年之际,贵州联合武汉大学等在安龙县召开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论文83篇,分为“张之洞父亲张锳生平业绩及张之洞出生问题的研究”“对张之洞政治、经济思想的研究”“对张之洞教育、文化思想的研究”“张之洞艺术思想的研究”“张之洞研究综述与历史形象探讨”“对张之洞思想现实运用的研究”“张锳张之洞父子的贵州情”等8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以多个视角对张之洞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为进一步推动张之洞研究,2024年初,黔西南州张之洞文化研究院在兴义成立。历史文化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王进曾发表《经学哲学与政治——以张之洞王国维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经学科大学及其课程设置的分歧为中心》等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张之洞研究的理论文章,他表示,张之洞对于贵州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贵州大力推进“四大文化工程”的背景下,未来,贵州学者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张之洞的研究会越来越多。(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