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柿子和向日葵点缀山腰,风儿穿过山脚下稻田沙沙作响,布依村寨民居依山就势背山面田,牛背鹭飞过荷花盛开的荷塘。一年四季轮回,在安龙县招堤街道海庄村,漫步田野间,看喀斯特地貌的田园风光,听曲调独特的布依歌曲,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尝独具特色的地道美食,体验醉美诗酒田园、和谐布依家园的魅力。
秋日海庄风情
以“稻+”模式,发展田园风光旅游
秋收时节,炊烟袅袅,稻谷飘香。从空中俯瞰海庄村,丰收的稻田如一块“金毯”在峰林间铺开,田园丰收画面吸引游客前来拍照,并将视频发至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安龙县海庄田园风光”“油画般的海庄”“海庄的稻田美得像一幅画”等短视频中,稻田如大自然的调色板,配上舒缓的音乐,以及“稻田风光”“治愈系风景”“避暑度假到贵州”等热点话题,不少网友点赞评论道“我要去拍照”“下周去还拍得到吗”“安逸”,该村余家庄因其视野开阔也成了拍摄稻田的“网红打卡点”,稻田变景点。
海庄村毗邻安龙招堤国家级湿地公园十里荷塘,3500亩稻田大坝紧连十里荷花,充分利用地理、气候、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建设布依特色民宿,推出打糍粑、包粽子、酿酒等布依民俗活动让入住游客体验,增添游客留宿乐趣。
在“2022贵州安龙加油‘荷’动季”系列活动之“乡村振兴·龙城健骑”自行车赛中,来自全省各地200多名自行车运动员骑行途经海庄村,沿途青山碧水、景色宜人,选手们穿梭在山水田园之间,尽享自然之美和运动之趣。
每年秋收时节,都是村民杨贵英最忙碌的时候,因去年收益不错,今年扩种了9亩。海庄村是安龙县主要优质稻产区之一,采取机械化、规模化、连片式种植水稻,建设水稻集中育苗基地,在水稻育苗时节,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利用机械设备进行集中育苗,水稻生长期采用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提升优质稻种植科技含量;建设优质大米智能化生产线,带动村民就业,提升优质大米附加值。
淘洗、浸泡、腌肉、制作,在村民赵宁的加工坊里,他和妻子正在制作布依族灰粽,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风味备受食客青睐。除灰粽外,工坊生产的饵块粑在春节期间更是销售火爆。饵块粑是安龙县特色传统美食之一,主要选用当地出产的优质稻米制作而成,口感风味独特、食用方式多样,蒸、煮、煎、炸、炒、烤皆宜,饵块种类多样,其中以熟米饵块最佳。“熟米饵块粑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用当地红晚米做饵块粑,口感非常好;第二种是高粱饵块粑,口感软糯香甜;第三种是香米饵块粑,都非常受老百姓欢迎。”赵宁介绍道。今年,加工坊还推出了高粱饵块等新品类供应市场。
以“文化+”方式,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充分浸泡染料后,要实时观察上色情况。”
“现在就将上色的染布进行淘洗、晾晒、固色。”
……
在海庄村布韵人家蜡染坊中,染坊创办人桂江春正在指导游客制作扎染产品,独具民族特色的布依族靛染工艺响誉省内外,吸引了上海、重庆、西安、昆明等地游客前来体验。同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此研学旅游,体验非遗项目。今年5月,布韵人家被安龙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安龙县文物局)指定为“安龙县布依传统文化体验旅游基地”。
作为黔西南州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靛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桂江春用十余年时间学习布依族靛染工艺,阅读资料、参加培训,把布依族靛染与潮流趋势相结合,用蜡染、扎染、印染等工艺制作布料,剪裁、缝制头巾、礼服、童装、床上用品、窗帘、手袋、耳饰、香包、扇子等各类服饰、文创产品,通过抖音等线上平台、景点展示等方式,产品销往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深受市场欢迎。
“现在每天在万峰湖镇坝盘村展示销售,游客较多,对我们的产品很喜欢,一天可以收入几千元。”谈及产品销售情况,桂江春如是说。
桂江春传承和发展布依族靛染技艺,教授当地村民扎染方法,向村民分派订单,以计件方式支付费用,带领村民走上了靛染服饰创业路。
2024年,加油·多彩安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专场文艺会演在招堤景区半水广场举行,由桂江春编导,海庄村布依族文化艺术团演出的《布依人家》布依情景剧,以歌曲、舞蹈等形式,展现布依族历史文化和生活生产场景,节目融入男女青年浪哨、武术、纺织、靛染服饰走秀等,为观众展现一场集布依族文化、服饰、民俗等为一体的“舞台大餐”。
除了闪亮在各个舞台的布依族靛染技艺,欢快活泼的布依族竹筒舞也在2024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亮相表演。4月14日,海庄小学16名同学受邀走进宁波奥体中心,在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上决赛的暖场环节表演竹筒舞,自信满满地展示布依族传统文化。
竹筒舞是布依族同胞长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劳动生活,创造出来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一般在重大节日、喜庆丰收、友谊交流等活动中表演。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海庄小学将布依族竹筒舞、武术、扎染等纳入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中。
海庄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村寨,民族文化浓厚、民族风情浓郁,至今依旧保留着“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传统节日。
在“六月六”活动当天,村民们穿着民族盛装,吹响长号,奏起布依族传统套打锣鼓乐《布依十八河》,布依板凳舞、八音坐唱、武术等各类文艺节目纷纷登场,招呼贵客们端起“拦门酒”,展示布依族隆重的迎宾礼节。文艺表演结束后,游客们可以体验传统手工打粑粑,品尝香甜软糯的糍粑。水田边摸鱼抓鸭活动,让游客领略淳朴的乡土民风。
夜幕降临,篝火活动拉开帷幕,随着点火信号发出,民族文化广场及村寨里的火把尽数点燃,熊熊篝火和一把把明亮的火把,映亮了海庄夜空,如一条条火龙,自由地穿梭在田野间。围着篝火,男女老少,不分你我,手牵着手,随着动感的节奏欢快起舞,尽情地体验着一场激情澎湃的篝火盛宴。
这里有“布依八音”“布依四老头”等传统技艺,组建有各类民族民间艺术团和文体协会,是黔西南州第一部村史诞生地,先后获得了“全省第一批少数民族村寨”“省级民族歌舞之乡”“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以“产业+”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海庄村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合作社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成立海阔蔬菜深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制作盐酸菜,产品主要销往周边县市和两广地区。
海庄景色美如画
立足该村手工制作面条历史悠久,面条风味独特,其中藕面、荷叶面等特色面条深受消费者青睐这一优势,成立海庄旺发合作社,打造优质农产品,产品远销贵阳、福建、重庆等地。同时,发展韭菜、高粱、藕等农作物规模化种植,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酿酒厂、特色农产品加工厂等,助民增收。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整合多方资金,实施村庄污水管网、雨水管网、产业路等建设,夯实村庄基础设施;对村民庭院进行美化亮化,着力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荷花种植,美化村庄环境,打造一户一景,让村庄焕发新颜,带动乡村旅游。
开门即见山水田园,推窗可闻鸟语花香。田埂上,孩童身着布依族服饰,穿梭在金黄色稻田中,有节奏地敲击着竹筒。稻田里,农民头戴草帽抢收稻谷,打谷机嗡嗡作响。小院中,游客沉浸式体验布依族靛染的魅力。走进这里,恬静美丽的村庄、淳朴浓郁的民风、热情好客的布依人、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黔西南日报 李忠)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