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初,普定县鸡场坡乡考虑到边远村组群众的实际困难,组建了由24名有摩托车的党员干部组成的摩托车便民利民服务队,为群众解决代办事项和帮助住在深山村组的村民捎带物资。2014年10 月,nba赌注平台|官网-app下载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普定县鸡场坡乡认真总结摩托车便民利民服务队的经验,深入推行“一公里干部”工作机制,扎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基层“管理之变”和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出了有益探索。
选优派强,实施扁平化管理
一是优化管理,提升机关效能。根据各站股工作内容,将职能相近的站股工作人员合并办公,精简站股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干部一岗多能,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忙你帮我,你忙我帮你”,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率。二是因人而用,以群众为中心选派“一公里干部。按照选优、就近、便民的原则,首先考虑将群众工作能力强、会骑摩托车、年富力强、能为群众代办和捎带生产生活物资、熟悉乡情村况、懂农业知识的本土干部作为“一公里干部”选派进村,此外,为保证“一公里干部”工作机制成为一项长效的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让“一公里干部”后继有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一公里干部”进行轮换,每次轮换都要选派1-2名年轻干部跟随一名“传、帮、带”能力强的“一公里干部”工作,以期提升其群众工作能力和对“三农”工作的了解。三是明确权责,用制度管人管事。将“一公里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保证进村后权力受到制约,责任得到落实,针对“一公里干部”工作的特点,制定有别于站股考核的管理办法,为“一公里干部”建立实绩档案,将能够量化、时限化、标准化的工作采取百分制管理考核,动态掌握工作的进展和实效,每月由村支部对“一公里干部”做出一个综合评价,每季度组织群众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乡党委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结合村支部、群众的测评意见对“一公里干部”进行评估、指导、督促、激励、惩处。四是减少管理层级,转垂直化管理为扁平化管理。“一公里干部”入村后,全脱乡里工作,吃住干在村,有工作安排就直接在村里落实,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向业务分管领导汇报,商讨解决办法,将以往的包村干部开展工作既要接受站股长、站股所属分管领导管理,也受下村开展工作的业务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管理的垂直化管理方式转变为现在直接向业务分管领导汇报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推强带弱,打牢基础抓发展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一公里干部”在村,围绕“一推四抓”夯实基层基础,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即推动先进村再上新水平,让先进村更先进,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抓软弱涣散村整顿,着力推进后进村的转化;抓队伍建设,把好党员发展关,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村干储备质量;抓考核监督,零距离监督约束村干,提高惠民政策的公平性和工作落实率;抓干群关系,融洽乡干、村干与群众的关系,为开展工作争取民意支持。二是发展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根据各村实际和发展需要,结合“一公里干部”自身专业和技术特长,着力突破“空壳村”薄弱环节,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公里干部”牵头、以村干部和群众为主体,形成合力,因势利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鸡场坡乡那构村以前是典型的“空壳村”,现在通过“一公里干部”牵头,大户筹资控股、村民以土地入股、村委参股并按占股比例分红的形式组建了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紫王葡萄800余亩,按当前行情计算,一年那构村委可以从合作社收益里分红近1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事业或者扩大集体经济再投资。三是送致富举措,助群众增收。鸡场坡乡属典型山地乡镇,山多地少水缺,群众观念落后,习惯传统种植,产量低且收入少。如今,“一公里干部”根据各村交通、土质、水源情况,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算收入账,组织群众代表到先进地区考察,增强他们的信心,学习技术,在偏坡地推广种植梨、核桃、红不软桃、冰脆李等经果林;在平地推广种植薏仁米、早熟辣椒、烤烟、蔬菜;对水田推广种植五色米;对有本钱懂养殖的农户鼓励扩大养殖规模,用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农民增收。尝到甜头的烤烟种植户支启达高兴地说,“以前一亩地的包谷除了本钱和劳力,基本没有了什么收入,去年我流转100亩地种烤烟,纯赚了17万多,今年我流转了180亩,今年怎么也不会低于20万吧,比他们出门打工强多啦,老婆孩子还能得到照顾”。在“一公里干部”的动员下,那芮村又有11户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一起种植了小黄姜80亩,发展养殖大户2家。
下沉到底,零距离服务群众
一是多点泥土味,少点机关味。将服务端口前移,“一公里干部”每周至少要在村里吃、住、干三天以上,党政班子根据实际需要每月至少要在村里吃、住、干3次以上,白天和村干部研究和开展村级事务,晚上利用群众干活回家的时间,集中开展相关工作。二是提供必要保障,安心专职住村。精简会议、合理安排必开会议时间,保障“一公里干部”在村工作时间。给予“一公里干部”相应燃油和伙食补助,购买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定期组织参加体检,统一工作装备(摩托车、炊具、铺盖、服装、为民服务包、民情工作台账、民情日记本、水杯、电脑),让他们安心专职住村。三是一把抓上来,回来再分家。“一公里干部”下到村里,无论是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扶贫工作、低保审核等等,能当场解决的就地化解,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录后带回乡里,根据事项的内容按职能归属分归相应站股解决,按急事特办、难事帮办、常规事集中办的原则,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四是进农户家门,听群众心声。“一公里干部”以“五必访”(极贫户、上访户、五保户、退伍军人、老党员“五个特殊群体”必访)、“四弄清”(弄清“五个特殊群体”的基本情况、弄清存在的困难和反映诉求的情况、弄清提出解决存在困难和反映诉求的方法和措施、弄清解决问题的落实情况)为抓手,做好民情收集、矛盾化解、问题落实工作,以促进社会和谐。
帮难解忧,铸实党群鱼水情
一是帮助群众代办代购。对于出行不便的群众,遵循群众意愿做好民生事项代办和生活物资代购。在村里统一登记群众需要购买的生活和农用物资,需要代办的证件,待赶乡场时,就拿着一份长长的清单,根据村民的需要购买盐、洗衣粉、酱油等生活物资。二是帮助群众捎带物资。对于山高路陡,车路不通,住在深山村组的群众,给予捎带生活和农用物资帮助。群众形容出行办事不便“带包肥料累死一个小伙,打个酱油要走一天”的后箐和大岩两组,“一公里干部”几次拖了很多东西的摩托车前轮都向天翘起,最后不得不用肩扛把东西送到地方,几个年轻的干部肩膀都磨出了血印。三是关心群众苦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难题。鸡场坡乡那芮村今年13岁的小彭帆,其父患病在家,母亲离家出走。在得知小彭帆的情况后,“一公里干部”积极行动,为小彭帆寻求帮助,联系企业资助1万元和2千元的学习生活物资,并帮助申办低保,通过团委资助1000元,鼓励他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落东村是鸡场坡乡较边远的村寨,村里的30多个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摸黑从山洞进出,走烂泥路,村民们出行、干活也不方便。“一公里干部”为解决群众所急,及时向乡党委汇报,出主意、出力气,上下奔跑,从县交通局协调入村公路项目打通进村公路,用“一事一议”项目和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修建两个组的入组公路。开工的那天,村里上至八旬老翁,下至十岁孩童全到,挖土的挖土,抱石的抱石,现场热火朝天。在场的村支书说:“‘一公里干部’关心我们,把我们修路的事挂在心上,记在民情笔记上,帮我们想办法解决困难,我们能不积极吗?”。“一公里干部”用真心、真情、行动帮助群众解难化忧,铸实党群鱼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