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深化“三关爱”工程,进一步加强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习水县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全面落实“双代理”制度。做到关爱工作无缝对接,对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要安排镇村干部一对一代理包保,落实各项关爱政策措施;学校实行全员教师导师育人管理制,对留守儿童一对一落实教师代理包保;同一学生的干部代理人、教师代理人要互有联系电话,要有留守儿童父母及代管人联系电话。
二是加强控辍保学。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三项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入学、入幼儿园。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各乡镇和教育部门每学期放假前专题安排工作,抓好二月、八月重点控辍保学工作,每季度专项调度一次;乡镇分管领导每月调度解决具体问题;各学校每周调度分析;班主任每天巡查一次。规范学生考勤制度,发现学生旷课1天,班主任和代理教师必须查明去向原因,对去向不明的,学校和代管人立即报乡镇政府和当地派出所查找;学生无故旷课2天具体去向明确的,学校启动劝返工作;两次劝返未果的,学校填报学生名单报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依法组织劝返复学;乡镇政府组织劝返两次仍为复学的,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达《敦返复学通知书》,敦促其送子女入学。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师风师德建设。各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及时化解苗头性问题,6月底前全面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教师;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两次家长会沟通交流情况;开设家长培训班及利用手机短信宣传等教会监护人、代管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管理。强化师德教育及督查,发现师德缺陷及时整改,防范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发生。
四是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每月开展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内安全工作大排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大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餐饮店的治理力度;各乡镇人民政府每月对校舍、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房屋防火、用电、用水、饮食、防汛、消防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寄宿制学校对代管人不落实的留守儿童要安排住校管理。针对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建立整改台账,明确工作措施、专人负责,确保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全面开展学校儿童防拐、防性侵教育和防范;清理学校保安和宿舍管理人员,确保有能力履行职责;加强校车管理和学生乘车和往返家校路途安全指导;加大对侵害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的治安行政及刑事犯罪打击力度。全面清理无证幼儿园和违规办学托儿所,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加强法制教育。各乡镇人民政府每月开展法律宣讲活动,提高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配齐配全学校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开展法制主题教育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各乡镇(区)人民政府要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大喇叭工程、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农民工抚养子女责任教育,鼓励外出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身边,入学、入幼儿园、入托儿所。
六建立“一卡通”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印制并发放习水县关爱空巢老人联系卡、习水县关爱留守儿童联系卡,明确乡镇结对干部、学校代理家长、家庭服务医生、派出所联系电话。
七是扎实开展救助工作。建立对困难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救急难快车通道,各乡镇结合“2015城乡低保提标核查工作”,将困难家庭的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符合增发条件和要求的要增发特殊困难生活补助金,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切实解决家庭困难留守妇女儿童、孤儿、监护失管儿童和贫困空巢老人基本生活;建立困难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医疗保障体系,6至7月对全县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开展健康教育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低收入或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对符合孤儿或困境儿童条件的留守儿童及时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对纳入低保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挂号、住院等实行减免政策,并建立家庭服务医生队伍,加快村级卫生室的建设。
八是建立联动关爱机制。建立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志愿者队伍,发动全社会、各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参与关爱服务活动,各乡镇明确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结对干部、空巢老人结对干部名单,并明确工作职责;县直各机关要结合“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明确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县直机关干部结对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发动社会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对困难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开展帮扶活动,每年集中全社会力量对贫困大学新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加大对“四点半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少年宫等阵地建设,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代理家长”、“城乡少年手拉手”等关爱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