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启新程
——沿河自治县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勇立潮头,破浪笃行。
2024年,沿河自治县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奋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这一年,沿河自治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实干为笔,用心书写精彩答卷,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思想旗帜,凝聚思想共识
沿河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使科学理论真正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凝心铸魂更加有力。严格围绕“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要件”抓落实,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3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会6次,学深悟透、细照笃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组建483支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队伍,在全县既讲理论,又谈实践,先后开展500余场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直抵基层一线,让党的声音传达到每个角落,入耳又入心。
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覆盖110家单位、870个基层党支部,开展讲纪律党课、案例教学和警示教育、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拍摄《底线之殇》警示教育身边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为建设美好沿河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
创新理论宣讲,春风化雨沁润人心。倾力打造“乌江之声”理论宣讲品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宣传引导作用,通过领导队伍带头讲、专家队伍辅导讲、帮扶干部入户讲、理论宣传“二人讲”等形式,聚焦不同群体,积极开展灵活多样主题宣讲活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沿河聚焦“破解难题+调查研究”,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四下基层”衔接联动到学习教育中,深入行业领域、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信访接访、宣传宣讲等工作,坚持把服务好人民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把理论讲透彻,把思想讲鲜活。全省党校系统“理论宣传二人讲”暨铜仁市社科普及宣讲活动走进沿河,专家、教授以示范宣讲、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社科理论进校园、进乡村。从省会城市到美丽乡村,从省级高校到田间地头,党的“好声音”响彻蓝色乌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已成为沿河人民最嘹亮的主旋律,也是土家儿女最昂扬的精气神。
壮大主流舆论 激扬奋进力量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沿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重大战略、重大部署、重大活动,积极发出好声音,唱响主旋律,以饱满的热情触及时代脉搏,以生动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不断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稻花香里说丰年——
近年来,积极对接上级媒体,邀请新华社贵州分社、央视贵州站、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日报当代传媒集团等媒体记者到沿河采访报道和新闻宣传培训,资深媒体记者走进沿河将笔触和镜头聚焦沿河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中央、省级等主流媒体刊播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宣传稿件,进一步提升了沿河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沿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人民日报》第6版刊载《贵州“村超”赛场上的巴西面孔——跨越上海的足球之约》,报道沿河与巴西圣保罗高桥青训俱乐部足球联谊赛,肯定了沿河创新文化交流。沿河“洞篮”被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竞相报道,全网浏览量超过1000万次。《沿河:潮起乌江风帆劲》《贵州沿河:旧韵新风共交融》《溶洞篮球赛为黔东小城增添活力》《贵州沿河:“白叶一号”续写“强村富民”新篇章》《贵州沿河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秘境之眼 峭壁精灵黑叶猴》《沿河:龙舟竞渡迎端午》《沿河:春茶“俏” 茶农“笑”》等有影响力的稿件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客户端》《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贵州日报》《贵州新闻联播》等媒体平台刊播。一篇篇重稿大稿、一个个生动故事、一幅幅优美照片、一段段精彩视频,不断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重磅推出,沿河主流舆论强势出圈。2024年来,沿河自治县在中央级官方媒体平台刊播刊发稿件1160余篇(条)、省级官方媒体平台刊播刊发稿件4900余篇(条)、市级官方媒体平台刊播刊发稿件4360余篇(条)。
凝心聚力强阵地——
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守紧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和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确保网络空间天朗气清。不断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开展网络安全专题培训1次,网络安全应急演练1次;撰写上报舆情信息440篇,被省委宣传部采用20余篇,被中宣部采用2篇。2024年以来,未发生重大网络舆情问题,网络舆情总体态势持续向好。
借网出山助民富——
近年来,沿河充分发挥自媒体网络达人优势,抢抓网络直播带货机遇,积极组织自媒体网红直播带货,助推空心李线上销售。一部手机,连接了城乡,对接着产销,架起农产品出山进城的网络桥梁,田间地头的农产品搭上网络直播“快车”,强了山村富了民。
纵挥如椽笔,抒写新时代。沿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统筹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持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了新时代沿河人民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力量。
深耕精神沃土 浇灌文明之花
精神力量,直抵人心。2024年,沿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开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大力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在全县上下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发挥先进典型模范带动作用。2024年以来,推荐上榜贵州好人榜1人,铜仁好人榜1人。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共选树“好婆婆”等先进模范1000余人,推动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会和谐的时代新风。
文艺精品力作频出——
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红色文化、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等为题材,打造更多精品力作,用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今年来,创作了《散落故乡的粗粮》《我听见刀尖的声音》《行走的寓言》等系列优秀文化作品,以沿河县历史背景为原型创作的电影《三月李花开》已取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
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持续推进乌江流域“乡风文明”聚力行动。大力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进传承创新 繁荣文化事业
文脉弦歌不辍,文明生生不息。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化是灯,照亮心灵。
沿河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聚焦建设文化强县,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向深入,一手厚植文化底蕴,一手壮大文化事业、文旅产业,高品质生活愿景逐步实现。
红色文化精彩富足——
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沿河建设点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凝心铸魂。先后建成红军广场、红军街、培训中心等项目34个,兴办红色民宿,开办为民超市、红色餐馆,发展油菜、水稻等产业,承办培训班,实现集体经济创收。成功举办“沿河·土地湾踏青赏花活动周”系列活动并在央视频等央级媒体宣传报道。
文体事业丰富繁荣——
建成占地近5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人的溶洞篮球场,因其洞体稳固,既能遮风挡雨,还冬暖夏凉,“洞感”十足,吸引了不少村民、游客、篮球爱好者纷至沓来,现场观看比赛人数达30余万人次,现场直播总观看量超过600万人次,沿河“洞篮”火热出圈。
2024年来,为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共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探秘古思州·回家过大年”“欢欢喜喜过大年·非遗七天展”“全民阅读·书香沿河”暨第29个世界读书日、“红色黔东·精神永驻”主题征文、“讲好沿河故事·传承红色血脉”“我们的节日·中秋”月照乌江岸·中秋沿河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音乐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迎国庆·喜丰收”沿河2024年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等文艺活动。
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成功举办贵州·沿河第一届全国公开水域邀请赛暨纪念“7·16”畅游活动,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县的游泳爱好者齐聚画廊乌江,共享夏日清凉。如期举办铜仁市FBA篮球赛,借东西部协作东莞市组团帮扶铜仁的机会,两地举办莞铜友好城市篮球联赛,搭建了莞铜两地人民深入交流的独特舞台。
征途不已,奋斗不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沿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在学思想、盘家底、塑特色、创品牌中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满怀光荣梦想、肩负使命重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的征程上,以守正创新的如椽巨笔,不断开创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沿河贡献。(来源 山歌沿河 谭显松)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